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环球热门:共研新课标,赋能“素养课堂”!学府一小语文科组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2023-04-21 02:40:13 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张邈瀚/文 余亮潺/图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素养课堂”,加强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4月4日-5日,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一小语文科组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相关资料图)

此次比赛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一小党总支书记张永才、校长张文兴、副校长彭苏丹、课程教学部主任尹喜祥精心谋划、全程参与、评课促教。本次比赛还邀请原南山区教研室主任郑明江、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教学处主任高惠峰担任评委。语文科组10位青年教师精心备课、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岑秀莲老师通过“猜字谜”的方式导入教学,整堂课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合理。岑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氛围好。老师注重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叶琪老师带来《古对今》的课堂教学。《古对今》是一篇识字课文,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刘老师开展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对子歌的韵律和节奏。采用词组识字、字谜识字,看图片找对子、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活泼有趣的对对子游戏,使学生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张邈瀚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火烧云》。张老师课堂内容丰富、环节紧凑,他为学生构建情境,搭建情境支架,让学生身临其境,注重语用训练,感受火烧云带来的奇趣和奇丽。在课文学习中,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适时引导,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李逸蕾老师在《田忌赛马》教学中,以“比赛实况”这项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课堂中穿插的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在课文理解中,明确目标,学会了异位思考。老师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吕冰星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课文《动物儿歌》,吕老师这堂课在识字教学方面体现了“三重”, 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孩子在具体情景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吕老师先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 再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

黄念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课文《蜘蛛开店》,黄老师关注文本内容,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深入的思考有所发现,积极表达。她重学法指导,借助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提示讲故事,将故事大王四大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讲故事、编故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表达和交流。

黄羲怡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这一节课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留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汇报、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一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张老师运用直观教具把学生领入神奇的童话世界中,随着孩子们模仿青蛙叫卖的吆喝声,在简单、活泼的气氛中,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角色扮演,课堂朗读,问题发散,积极思考,让孩子们知道了肯听别人的建议,积极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刘新宇老师文学功底深厚,趣味性十足地以囊为切入点,带学生走进了车胤《囊萤夜读》的世界。对于小古文的学习,刘老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对车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孩子们从古人读书的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得启发!

熊瑞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长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熊老师课堂节奏把握准确,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通知和最后一次通知有哪些不同,熊老师根据学生答复顺势总结出“时间”和“地点”两大要素,以学生的说代替老师的讲,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思,化繁为简。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钻研教学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学府一小的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提升自我、钻研教学、兢兢业业,是后浪奔涌的未来,更是蓬勃发展的未来。一次赛课,一次磨炼,一次成长,青年教师定能在学府一小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走向专业化成长道路!

审读:喻方华